>>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盐池故事
闲话盐池方言的形成及进化
2024-04-25 10:41:13   
2024-04-25 10:41:13    来源:吴忠日报

  盐池方言很有地方特色,值得研究。笔者阅读宁夏著名语言学家林涛教授和郭可峻先生2014年编写的《盐池方言文化研究》一书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家乡语言的形成及进化情况。

  盐池方言的形成

  盐池人的方言语音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盐池特有的当地语音,近似于陕西关中语音,但又不同于关中语音;近似于甘肃陇东语音,但又不同于陇东语音。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权且将这种语言叫作“花马池话”,也可以说是“本地话”。说花马池话的地区包括今盐池县花马池镇、王乐井乡大部(约占全乡70%地区)、青山乡全部、冯记沟乡半部(约占全乡50%地区)、大水坑镇大部(约占全镇70%地区)和麻黄山乡全部。其地域、人口约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70%左右。另一种是与自治区内灵武、吴忠方言基本相似的语音,一般叫作“西声”。说西声的地区在县境西部边缘,与灵(武)吴(忠)毗邻的地区,包括今高沙窝镇大部(约占全镇70%地区)、王乐井乡西部(约占全乡30%地区)、冯记沟乡半部(约占全乡50%地区)和惠安堡全镇。其地域、人口约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27%。第三种是与陕北榆林方言基本相似的语音,一般叫作“东路声”。说东路话的人口不多,地域不大,只有县东北角的八岔梁行政村和大水坑镇二道沟行政村杨家沟沿自然村等。现在全县保留东路话的唯一地方就是八岔梁行政村了。

  为什么盐池一个县居民的方言语音就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和类别呢?

  这是由历史上的地理区划造成的,主要形成于明代。

  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设花马池营;弘治六年(1493年),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正德二年(1507年),改花马池守御千户所为宁夏后卫。不管花马池统治机构的名称如何改变,但它所辖的地域基本没有变动。明代花马池所辖地域就是上述操“花马池话”的地方。而今天高沙窝镇西部操灵武语音的地方,明朝时和花马池并非在同一辖区。今高沙窝镇境内的兴武营古城,在明正统九年(1444年)设兴武营;正德二年(1507年)改置兴武营守御千户所,协同花马池分守宁夏东路。也就是说,明朝时期,兴武营和花马池不在同一个行政区,而是并列关系,只不过花马池在战略地位上比兴武营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罢了。因为兴武营地方与灵州(灵武)交界毗邻,明朝时又直接受宁夏镇管辖,和西边宁夏、灵州的来往自然要比和花马池的来往密切,受灵州语音的影响,当地人们就说一口西声,也就是灵州语音了。今盐池县西南边缘操西声的地方,以盐池堡(老盐池)、惠安堡、隰宁堡、萌城堡等四堡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从明代开始就一直属于灵州(今灵武)管辖,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才划归盐池县管辖,故被称为盐池县的“新四堡”。上述四堡从弘治六年(1493年)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算起,到民国四年(1915年)划归盐池县为止,中间有422年的时间属于灵州(灵武)管辖,该地区人们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语音自然就和灵武、吴忠(明清时亦属灵州)地区的语音相同,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改变。

  这样,可以说从明代开始,在今盐池县地方就已经形成两种语音迥然不同的方言了。这种方言语音的不同,完全是由于地域管辖的不同而造成的。至于县境东部个别地方的人操东路话(近似榆林话),是因为这部分人的祖先都是清末民初从陕北神木、府谷一带迁徙而来的。

  盐池方言的进化

  然而,方言形成的习惯与模式并非完全不能改变。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社会在不停地进步,方言也在不断地进化。不过,这种进化与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本文试以盐池县方言中的花马池话为基础,来讨论这一问题。

  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花马池话的许多语音和现在是不同的,被外人听起来很“土”,很“山”。于是盐池人便被川区人不约而同地称之为“老山汉”。但这也正是当时当地方言的一大特色。

  具体地说,那时的花马池话,有许多字的读音是混淆不清的,和今天的语音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

  1.“三”与“山”不分,将“山”读作“三”的音。例如,“上山”读作“上(三san)”,“高山”读作“高(三san)”;“布衫子”读作“布(三san)子”,等。但是,并非所有的“shan”都读作“san”,“善人”不能读作“(散san)人”,“行善”不能读作“行(散san)”。

  2.“四”与“是、事、时”等不分,将“是、事”读作“四”的音。例如,“是不是”读作“(四si)不si”,“事情”读作“(四si)情”,“老师”读作“老(思si)”,“诗歌”读作“(思si)歌”,“市场”读作“(四si)场”,“时间”读作“(si)间”等。但是,也不是所有的“shi”都读“si”的音,例如,“势力”不能读作“si力”,“实在”不能读作“si在”,“石头”不能读作“si头”等。也不能反过来将“四个”读作“shi个”,不能将“死狗”读作“shi狗”,那样的话就成了盐池人所说的“大舌头”“秃舌子”了。

  3.“自、资”与“志、支、至、指、纸”等不分,将“志、支、至、指、纸”等读作“自、资”的音。例如,“同志”读作“同(自zi)”,“支架”读作“(资zi)架”,“至今”读作“(紫zi)今”,“指甲”读作“(自zi)甲”,“指导”读作“(紫zi)导”,“纸张”读作“(紫zi)张”等。但是,也不是所有的“zhi”都读“zi”的音。例如,“笔直”不能读作“笔zi”,“值钱”不能读作“zi钱”等。也不能反过来将“自己”读作“zhi己”,不能将“资本”读作“zhi本”。

  4.“洒、撒”与“沙、啥、杀、刹”等不分,将“沙、啥、杀、刹”等读作“洒、撒”的音。例如,“沙子”读作“(萨sa)子”,“干啥”读作“干(洒sa)”,“杀鸡”读作“(萨sa)鸡”,“刹车”读作“(萨sa)车”等。同样也不能反过来将“洒水”读作“sha水”,不能将“撒开”读作“sha开”。

  5.“草”与“吵、抄、炒”等不分,将“吵、抄、炒”等读作“草”的音。例如,“吵闹”读作“(草cao)闹”,“抄写”读作“(操cao)写”,“炒菜”读作“(草cao)菜”等。但不能将“朝代”读作“cao代”,也不能将“超过”读作“cao过”等;更不能反过来将“草场”读作“chao场”。

  6.“参、残”与“产、铲、馋”等不分,将“产、铲、馋”等都读作“参、残”的音。例如,“共产党”读作“共(灿can)党”,“铲除、铲掉”读作“(灿can)除、(灿can)掉”,“嘴馋”读作“嘴(残can)”等。但也不能反过来将“参加”读作“chan加”,不能将“残废”读作“chan废”。

  7.“鸟”与“咬”不分,将“咬”读“鸟”的音。例如,将“用牙咬”读作“用牙(鸟niao)”,将“咬不动”读作“(鸟niao)不动”,将“程咬金”读作“程(鸟niao)金”等。但是,还有许多读(yao)的字,如“窑、要、耀、摇”等,可千万不能读作(鸟niao),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闹出大笑话的。

  8.“眼”与“碾”不分,将“眼”读“碾”的音。例如,“眼睛”读作“(撵nian)睛”,“打眼”读作“打(撵nian)”等。但“演戏”不读“nian戏”,“烟囱”不读“nian囱”,“腌菜”不读“nian菜”。

  9.“宁”与“硬”不分,将“硬”读“宁”的音。例如,“生硬”读作“生(拧ning)”,“硬石头”读作“(拧ning)石头”等。但“电影”不可读作“电ning”,“老鹰”不可读作“老ning”,“营长”不可读作“ning长”等。

  10.“爱”与“耐”不分,将“爱、挨、艾”都读作“耐nai”。例如,“我爱你”读作“我(耐nai)你”,“挨打”读作“乃(nai)打”,“艾蒿”读作“耐(nai)蒿”等。

  11.“擦”与“茶”不分,将“茶、差、岔、插”等都读作“擦ca”音。例如,“茶叶”读作“茶(ca)叶”,“插秧”读作“插(ca)秧”,“岔路”读作“岔(ca)路”等。

  以上情况,在盐池方言中有很多,很难尽数列举。(张树林)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